中国绿色时报5月14日报道“农田不防沙,种子难安家,一旦风剥地,心血全白搭。”在三北沙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,诠释农田防护林的巨大作用,这句话成了最生动的注脚。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,目前,三北地区有农田防护林保存面积3345万多亩,农田林网化率达58.64%,有效庇护农田2.8亿多亩。
■防护林成了农田卫士集中成片的农田防护林网,就是一道道守护农田的绿色屏障。在新疆地区,农田林网使当地平原农区风速降低45%~55%,减少水分蒸发20%~30%,小麦千粒重提高2克~3克,农田防护林对农业增产丰收贡献率为15%~25%,自然灾害严重地区的贡献率一般超过20%。
在防护林的庇护下,三北地区粮食单产由1985年的125公斤/亩,提高到2005年的309公斤/亩,总产由0.6亿吨提高到1.6亿吨。东北平原、华北平原、黄河河套、河西走廊、新疆绿洲等地区,相继建成跨省(区)的农田防护林体系,初步建成以农田防护林为框架,多林种多树种、网带片、乔灌草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。
其中,东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1000多万亩,庇护农田1.1亿多亩,林网化程度达72.24%。甘肃河西走廊在绿洲内营造农田防护林130多万亩,庇护农田900多万亩,使河西走廊以不足全省20%的人口和耕地,提供了全省70%以上的商品粮、43%的商品油、99.6%的棉花、97%的甜菜糖。■农田边建起绿色银行在保障粮食稳产、高产的同时,农田防护林还成了建在农田边上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.7亿立方米,按杨树原木500元/立方米计算,活立木总资产价值达850亿元。随着抚育管护的加强,现有的3345万多亩农田防护林,每年可增加蓄积3000万立方米,经济效益达150亿元,超过三北工程多年投资总和。
目前,三北地区的残次林与成过熟林蓄积量分别为3501.2万立方米与1.12亿立方米。残次林规划5年改造完成,每年可实现采伐收益35亿元;成过熟林规划10年完成更新,每年可实现采伐收益56亿元。
通过木材加工延长的产业链,使农民最大程度受益。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每年更新成过熟林可生产木材1000万立方米,每年改造残次林可生产木材700万立方米。
如果对木材进一步加工增值,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850亿元。以农田防护林木材为原料的加工业,还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据统计,目前仅河北省廊坊市就有林板企业6510家,实现年产值68亿元。全市现有林木业经销商家1660户,从业人员6727名,其中文安县左各庄镇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人造板生产经销集散地,香河县已成为华北最大的家具集散地。
■更新改造迫在眉睫农田防护林属于生态公益林,采伐有着严格的限制。在三北地区,上世纪70年代营造的农田防护林目前仍不能采伐更新,限制了农民发展农田防护林的积极性。截至目前,三北地区农防林残次林占到农田防护林总面积的18%,约330多万亩;近40%的农田防护林已进入成过熟阶段,面积1470多万亩;林分蓄积以每年2%~5%的速度无效消耗,每年消耗蓄积441万立方米,损失22亿元。
黑龙江拜泉县有成过熟林360万立方米,每年的采伐计划指标仅为1万立方米~2万立方米。因不能及时采伐,全县病腐林木年损失超过3000万元。即便按照每年10万立方米下达采伐指标,至少也要采伐更新30年。
■改造试点呈积极变化农田防护林的更新改造,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。从2004年开始,国家林业局在三北工程中开展了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试点。
2005年9月,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现场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。2007年,财政部下达350万元专项资金,开展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试点。
截至目前,试点已完成更新改造面积5.6万亩,采伐林木蓄积18万立方米,造林平均成活率均超过95%。农田防护更新改造工作,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。2005年~2007年,黑龙江省拜泉县更新改造农田防护林出材145762立方米,收益金额7280万元,占同期财政收入的30%左右,为农民增收5320万元。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以农田防护林采伐木材为原料进行木材加工,形成加工利用促进造林绿化的产业发展格局。
2006年,该县人造板企业已发展到2500多家,人造板年产值达60亿元,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,创税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/3,木材加工产业从业人员达12万人,吸纳农民就业6万余人,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30%。三北局已成立专门领导小组,组织开展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工作,规划用10年时间使1470多万亩成过熟林全部更新,用5年时间使330多万亩残次林全部实现改造。
本文来源:2138AM太阳集团-www.netbookphotos.com
Sweep WeChat yards pay attention to us
24-hour hotline0902-25801092
The mobile phone16193877435
Copyright © 2021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co.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:Guang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, guangdong province ICP备73223641号-3